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新聞節錄]創傷後症候群 易導致憂鬱症

根據國內第一家有女性精神科醫師駐診的青禾診所精神科醫師葉姿吟表示,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患者通常是在親身經驗或目擊威脅生命的重大事件後,伴隨極度恐怖與害怕的感覺,之後創傷事件仍以回憶、影像、錯覺、或夢境的形式反覆地出現,造成強烈的心理痛苦。患者會因此出現行為的改變,主要分為麻木反應與警覺反應,其外在呈現包括:

麻木反應:1.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感受與談話2.逃避引發創傷回憶的活動、地點、或人物3.無法回想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4.對於重要活動減低興趣5.對他人疏離6.情感範圍侷限(例如不再有愛的感覺)7.對前途悲觀(例如不再期待婚姻、事業、壽命等等)

警覺反應:1.失眠2.易怒3.無法專注4.過度警覺5.過度的驚嚇反應

葉姿吟醫師表示,若曾親身經歷、或目睹危及生命的重大事件,有些人立即的情緒反應是很明顯的,例如顫抖、哭泣、尖叫,但也有某些人的反應是沉默不語、失眠、或暫時喪失與事件相關的記憶。如果持續ㄧ個月以上,仍發現情緒或行為的異常,就必須注意是否造成「創傷後壓力疾患」。

患者的症狀會持續超過一個月,對於生活、工作、人際關係,都可能有嚴重的影響。

ㄧ般人面對摯愛的親友死亡,失落、不捨、與悲傷在所難免,一般稱之為傷慟反應(bereavement),這並不是精神疾病。但是如果悲傷的情緒超過兩個月,伴隨顯著的無助感與自殺意念,甚至認為是自己害死對方的,那就要當心是否已經惡化為重度憂鬱症,必須尋求專業的協助。

葉姿吟醫師指出,一旦心理治療後,站在醫療的立場,藥物方面會使用的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簡稱SSRI,是精神科常見的抗憂鬱劑,對於創傷後壓力疾患與憂鬱症狀都有療效。在初步的情緒穩定後,可以接受短期的個人心理治療,以協助因應壓力,走過哀傷,消除不適切的自責與罪惡感。

除了醫療以外,家人之間或朋友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應該有人陪伴逝者最親近的人,例如父母、配偶,鼓勵他們多談,加以耐心的聆聽,千萬不要阻止他們情緒的抒發。又例如許瑋倫小姐的影迷為她作詞作曲,開闢更多部落格討論區,這都是很有意義的傷慟反應。

「生」與「死」是人生的重大議題,迎接新生命時,人們聚在一起喝滿月酒、印小腳丫紀念、分享育兒經;當生命告一段落,大家重新聚在一起談談對逝者的懷念與不捨,分享與逝者共同的回憶,將心意化為具體的藝術品或回饋社會,都能協助大家走過悲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